一天已经结束了,却仍然贪心不够。最近很少写大段的文字,应该说是“戒掉了”或者是“厌烦了”。对于表达自己这件事情,有时候会羞涩于让以后的自己见到。虽说我一直保持着记录的习惯,但最近有时会觉得“如果是以前的自己,就不会这样了吧”或是“要是以后的自己看到这些,会讨厌这时候的自己吧”;但大多数时候其实只是自己太懒了。在高三最繁忙的时候难得地坚持地写了手账,没有胶带和贴纸,只用黑色碳素笔的时候,也津津有味地码着自己看的文章。而在之后,有了更好看的本子和纸张,有了更看上去丰富的故事可以记叙的时候,却开始觉得乏味了起来,好像失去了记录的本领。
在人生的98%场合里,都没有办法好好意识到时间流逝的感觉,从过去的连续的记忆队列里找到的东西和现在对比,都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情。时间果然没有办法很好地治愈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今天和张耀之和赖特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恍惚间又成为了一个高中生的样子,就如同我和张耀之在家里翻阅交换日记时感慨自己当时的稚嫩的文字以及稚幼的思想的时候,都未曾感觉到陌生,一如我们好像现在也是这样,只不过不是进化,而是隐藏了起来。将这些隐藏起来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长大了吧。一想到这些,就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原来自己已经长大了啊。这是我在人生99%的场合都难以有认同感,只能机械性地接受的事实。
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时间正在流逝。在我们知道的地方也是如此。我们所观测着的三维世界正有条不紊地沿着它的时间轴前进,行进中的一切都只能观测而不能修改。这恐怕是长大到一定年龄,才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的人生悲剧性。对一切有时间限制的事情来说,美好的记忆总是一把双刃刀。无论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一旦过去,成为了今日的话题,再追究起以前的故事的结局也已经是不会改变的了。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停留在美好的一刻。因为存在高处,所以以外的地方只能是低谷了。这种不得不建立的对比,让人感觉到对以往的怀念,怀念中又附赠着无限的遗憾。
我以前曾如此规劝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也很不错。这句话确实没有错误,即使是现在,我仍然认为,所有的当下或过去的不完美,并不影响其他事情变为happy end,或者,这也是另一份回忆得以完美的契机。一直头疼,苦恼于人际交往之间的问题,偶尔为自己的将来杞人忧天的我的过去及现在的状态,应该也会好好的赋值给将来的自己。不过,这样也并不坏哦,我觉得,这种连续性也是我的一部分。
沦陷于自己记忆中产生的浓厚的归属感,实在是一个很没有骨气的事情。我这样劝阻自己,但另一方面,自己想的却是:“要努力制造出能让自己产生浓厚归属感的回忆啊!”我仍然很乐意,作为一个储存回忆的数据库,来进行之后的人生。这份回忆也是我人格的一部分,我是不会让步的。
PS:赖特奶奶做的饭实在是太好吃辣!!!!
另:再次确认了自己被很多善良的人所包围着,关心着,注目着,我感到很幸福。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