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躺在床上,但是辗转反复。每到晚上的时候自己的思考都会让人感到一阵忧郁。最近有意识地发现,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咬紧牙齿,在弹琴的时候尤为明显,弹到快速的时候,牙齿咬合的触感异常地明显,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在咬着牙齿啊。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下意识的动作,不知道,但是总希望自己不要这样紧绷着身体,所以一遍遍尝试用意志对抗这种潜意识。

最近一直在以构建一个坚韧的内心为阶段性目标。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能够释怀一些自己的执拗了,就像以为一直会解不开的结,在无暇顾及的时候反而豁然开朗了起来。这样对于无意义的社交,自然而然放弃的社会关系,对过去因为认知局限造成的必然的错误,都不再会放在心上,无意义地增加焦虑了。注视自己,然后少量地关注其他的事情,只释放有限的精力,最近是这样做的。

常常记错自己现在的年龄,这件事情有点滑稽。上大学之前我掰着手指算账的时候,心里想着22岁就能够大学毕业了,但阴差阳错休学了一年,心里一直抗拒着承认自己比约定的日期晚了一年这件事情。这也是我的潜意识,倒不是对年龄本身的焦虑,而是自己跟自己进步的加速度相比产生的焦虑。随着成长这件事的发生,努力也变得成效越来越小了,精力和体力都在向下滑坡——这是之前想写进日课里做的努力,现在也在做着努力,但努力归努力,焦虑也并不会被努力而模糊。

现在倒没有那么沉重的“一日成就感”任务限定了,每天做完了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很有成就感了,而且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结果都还很不错。在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也不会让我这么焦虑,因为它们也都是基于认知局限产生的,只要我工作的时间足够久,认知的情况足够多,就能够增加从数据库中找到答案的几率。其他的事情也并不是我需要担心的;只是每天仍然有些想要“过度表现”自己的潜意识在——那是一种基于对自己并没有什么自信,因而产生出的一种虚张声势感,仿佛说着:“快把目光集中到这一点吧,然后,你们就会忘记我其实是个原来那样不咋地的样子!”这一点也有在under control了,至于自信这个问题,等我哪天想浪费口舌的时候或许会再长篇累牍地铺张下去,但今天的主题不是这个。

很好,我已经尝试开始用主题来控制自己的。之前对自己的写作期望也在逐渐实现着,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值得焦虑的事情,只是我还没有能力一下子接受自己这样的转换,虽然知道自己又更新了,但仍然不能完全接受这个更新的事实:就如同我评价我的社交表现,竟然开始觉得它无关紧要了(至少以前都不是这么认为的),然后我花了不少的时间忧心忡忡地确认这件事情,心情是“这么想很好……但我真的是这么想的吗?不是佯装镇定而是真的觉得无所谓吗?”现在才好歹确认了一些。我仍然呈现着一个微妙的状态,已经做到了一个比之前坚韧一些的自己,但自己还没相信这件事情,需要来回拉扯个几十个回合才能确定。

微微姐今天问我自己一个人睡觉的时候是否会害怕。之前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还是想当怕的,因为跟这个世界没有联系,对明天的到来一直抱有恐惧,与其说是害怕一个人睡觉,倒不如说是害怕世界的更新这件事。现在倒没这种感觉了,晚上躺着困了的时候就呼呼大睡,因为第二天还要上大班,可能就是一个成年人的屈服吧。

精力如果用于家务,我就会变得很快乐。这可能是我的居家属性的被动吧,昨天晚上摘豆芽摘了一个小时也很快乐,做了饭团第二天吃也很快乐,拖地也很快乐。弹钢琴是平稳的快乐,弹钢琴的时候会很快乐,弹完之后想起自己的进步就会还想再弹——但如果当天没发现自己的进步心情就没有那么地好。打游戏并没有那么快乐,如果没有朋友一起玩的话。刷手机动态、买东西也并不快乐,我感觉自己差一点点就能理解这件事情,然后放弃这件事情了——一个泥潭,乏味且空洞的信息,被流量推送到我的眼前。不过每天看看朋友们都干了啥的日常也很开心,是一种共情的开心,所以还想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这样痛苦和甜蜜的体验中找到一个折中。

最后是文字的释放,工作之后减少了很多的社交。所以要把自己那些未经整理的晚上睡觉前想的垃圾话一泻千里,就是通过文字了。这是我的一种释放。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Avatar placeholder